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澎湃新聞】云南騰沖巨菇引發(fā)“祥瑞”圍觀,林業(yè)局挖走做標本:已現萎縮 在云南騰沖巨型蘑菇引發(fā)狂歡兩天后,騰沖市林業(yè)局將這朵“祥瑞”挖走了。 10月22日,云南騰沖市小羅綺坪村驚現近一米高的巨型蘑菇,經媒體報道后,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炸開了鍋。一些游客和當地人紛紛前往,一睹這朵罕見“祥瑞”的風采??释桨驳娜藗儗⑵湟暈榧橹?,向蘑菇投擲錢幣。當地有關部門趁熱打鐵,開通了“看蘑菇專線”公交車,甚至一度想申報吉尼斯記錄。 歡樂的氛圍從現實蔓延到網絡,人們的娛樂精神借著巨型蘑菇揮發(fā)的淋漓盡致。有人一本正經的寫了《透過“大蘑菇現象”給騰沖旅游的幾點建議》、有人寫下長長的打油詩,盛贊其“騰沖奇觀、云南罕見”。 歡騰的氣氛引起了有關部門注意。10月24日晚,騰沖市林業(yè)局在與村民商議后,將這朵“巨菇”挖走了。“我們正在制作標本,五六天后,如果有需要觀看,我們會考慮協助。”騰沖市林業(yè)局一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
騰沖市委宣傳部發(fā)布的關于巨菇的文章 “巨菇”現形,開專線圍觀
最先發(fā)現這朵巨型蘑菇的,是小羅綺坪村81歲的劉定生。 10月19日,劉在小羅綺坪后山的一處松林找雞樅菌時,意外發(fā)現這朵菌子。它剛剛破土而出,老人決定先不采,過幾天再來??傻诙靵?,發(fā)現菌桿已經快有茶杯粗了,后來兩天菌傘越長越大,不到三天便長到了“巨型”模樣。 《昆明日報》的消息說,這朵蘑菇最高的一株83.5厘米,菌傘直徑40厘米,而菌桿直徑也有20厘米左右。從網友拍下的照片來看,蘑菇為白色,粗壯的菌桿和巨大的菌蓋,讓站在其旁邊的人相形見絀。 劉定生說,活了80多歲,他從沒有見過這么大的蘑菇。這一消息經媒體報道后,旋即引發(fā)圍觀。22日當天,許多當地人就趕了過來,接下來的兩天,一些外地游客也趕過去。有村民估計,三天來可能有上萬人“圍觀”這朵“巨菇”。 騰沖人鄒女士是10月23日去的。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現場可能有900余人,里外圍了好幾層,也來一些穿著制服的安保人員,維持秩序。“巨菇”已經被木柵欄圍了起來,人們不停地拍照,與蘑菇合影,有些人試圖去撫摸,“沾沾仙氣”。 10月24日,圍觀蘑菇的人越來越多。人群中流傳著,巨菇是吉祥的象征。人們的熱情越發(fā)高漲,有人開始往它身邊投擲錢幣,雜亂的野地鋪滿了五顏六色的人民幣。 鄒女士說,騰沖市區(qū)到該村僅10多分鐘車程,可能為了方便外地游客前往,當地還開通了“看蘑菇專線”。從網友拍下的照片看,“看蘑菇專線”為多輛公交車,擋風玻璃上貼著“羅綺坪 看蘑菇”的字樣。 小商販看到機會,賣小吃的、榨豆腐的、做糖人的,都把鋪位移到了蘑菇旁。一位聰明的手藝人,很快作出了一個“巨菇”模樣的糖人,向前來“圍觀”的游客們售賣。承包這塊林地的人看不下去,做起了收門票的營生,“一塊、三塊、五塊,都在收?!币晃桓浇拇迕裾f。 “巨菇”準備制成標本 如此大的蘑菇究竟是何種品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對媒體說,經過辨認后,他認為村民發(fā)現的這株植物是巨大口蘑,主要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可以食用。 實際上,這并非云南第一次發(fā)現巨大口蘑。據云南網消息,2013年9月,云南玉溪易門縣樟木箐的喜祥莊園圍墻內,發(fā)現一朵直徑1.38米、高0.97米、重82.8公斤的野生食用菌“巨大口蘑”。該莊園已為該“巨大口蘑”成功申請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野生食用菌口蘑。 相比之下,騰沖的這朵“巨大口蘑”顯然無緣再破世界紀錄。但人們圍繞它狂歡并沒有結束。有人甚至專門寫了一篇《透過“大蘑菇現象”給騰沖旅游的幾點建議》,以數千字規(guī)模,一本正經的論證如何利用“大蘑菇現象”,刺激騰沖旅游。 甚至包括騰沖市委宣傳部在內的多個本地微信公眾號,都轉發(fā)了這篇令人忍俊不禁的文章。 對于無法到現場的網友,“巨菇”也激發(fā)了他們的靈感?!鞍坠揭欢洌叧亲兓?;記者采訪,電臺稱歌;公交專線,應急跑著;千年難尋,英姿綽綽……?!本W友“匆匆過客”寫道。 更有才華絕倫的網友,作了一幅《神菌圖》的中國畫,題詞蓋印,賦詩“巨菇”。 “狂歡”是短暫的。 10月24日晚上,騰沖市林業(yè)局與村民們協商后,將這朵“巨菇”挖走了。 26日下午,騰沖市林業(yè)局一位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解釋,這朵蘑菇在24日已經出現了一些萎縮,加之其罕見,決定將其挖走,制作成為標本。他說,騰沖此前也發(fā)現過“巨菇”,“但都是幾十公分高,這個將近1米”。此次林業(yè)部門安排了四五個人,才將蘑菇挖出來,最后稱得重量為40多公斤。 騰沖市林業(yè)局這位人士說,目前“巨菇”放在林業(yè)局,正在與有關專家研究如何制作標本,暫時無法向市民開放觀瞻了。等過些日子,標本制作好后,如果有人需要觀看,他們會給予協助。 (澎湃新聞 2017年10月27日)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