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_一一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激情乱码不卡_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色_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AV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left
新聞動態(tài)
傳媒掃描

【中國科技網(wǎng)】吳征鎰: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

文章來源:中國科技網(wǎng)  |  發(fā)布時間:2018-03-29  |  作者:趙漢斌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吳征鎰: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

  趙漢斌

  在中國植物學界,吳征鎰這個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80卷126冊共5000多萬字的《中國植物志》,是他窮盡大半生功力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植物學巨著之一。

  高山仰止。隨著《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面世,已故著名植物學家、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征鎰先生的事跡一次又一次被人們追憶。

  一

  2006年,恰逢九十高齡的吳老,再次挑起了一副重擔,他接手《中華大典·生物學典》以及《植物分典》的主編重任。云南教育出版社社長胡平回憶起那年,他們出版社和《中華大典》主編任繼愈先生在考慮《生物學典》主編人選時,任老說:“吳征鎰既懂古文,又懂現(xiàn)代分類學,《生物學典》主編非他莫屬!”

  由于擔心他精力不及,當時,吳老和家人有所顧慮,結果還是耐不住任老的盛情。他說:“讓我們兩個九十老人一道編典吧!”有感于任老的這份盛情和真摯,吳老終于答應擔任《生物學典》主編。

  《中華大典》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古籍整理項目,也是建國以來國務院批準的最大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1989年開始試典,1992年全面鋪開?!吨腥A大典》采集1911年以前的古籍文獻資料,在繼承、弘揚中國類書優(yōu)良傳統(tǒng)基礎上,是參照現(xiàn)代科學圖書分類法編纂的大型類書。2007年1月,《生物學典》編纂正式啟動?!渡飳W典》包括《動物分典》和《植物分典》,記載古籍生物3000余種,回答在中華古籍文獻里記載有多少種動物、植物的問題。《植物分典》則于2007年6月啟動,吳征鎰先生任主編,呂春朝任常務副主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12個單位、81位編者參加編纂。當時,年齡在70歲以上的編者有24位。

  二

  編典之初,吳老親筆撰寫啟蒙文章《學古字習古文與編典——略談小學、選學、樸學、漢學》,并在《植物分典》啟動會作專題發(fā)言,詳細闡述學習古文和讀懂歷史的要領,介紹編典原則、方法和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讓參與編纂的作者得到 “開悟”。他還提出采用恩格勒系統(tǒng)作為制定《植物分典》編典框架的依據(jù),每一個種必須加上植物學拉丁名,以與現(xiàn)代植物分類學接軌。

  吳老踐行“扶上馬,送一程”的承諾, 90高齡仍每天工作5小時,在目力不濟的情況下親自梳理《草木典》中的植物,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史籍中提到的各種植物進行正本清源,并一一用拉丁文學名注明植物所屬科、屬、種名,同時提出承擔編典任務的作者人選。

  吳老還曾在《云南植物志》驗收會和云南植物學會年會上作專門發(fā)言,介紹編纂《中華大典·生物學典》的意義、方法,建議在編纂《中國植物志》原班底人員中廣泛動員,爭取更多人員參加。他還親自與作者面談各自承擔的編典任務,先后與朱維明、裴盛基、周鉉、陳介、臧穆、黎興江、武素功、方瑞征、蘇志云、陳書坤、彭華、錢子剛、雷立公、夏念和、鄧云飛等10余位作者深入交流討論,針對各自承擔的任務,進行討論,有的放矢地指導編典。

  吳老提出了整理《植物分典》的引用書目,并撰寫引用書目按語,為普查古籍提供入門指引。匯編引用參考書目達3000余種,為作者大體劃定參考古籍范圍,不至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面前束手無策。

  吳老認為,植物的地理分布是植物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他建議普查1911年以前的《地方志》,并增加“分布”緯目,得到大典辦批準。為此武素功、方瑞征歷時3年,普查了2000余卷冊地方志。此外,他們還按緯目對編典普查的3000余卷冊古籍文獻進行合理疏分,為方便讀者使用,其間還編制了植物學名和中名索引,編著了《中國生物學古籍題錄》。以吳老為首的編者們,在浩如煙海的古籍文獻中,深入考據(jù)古籍中的植物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由于用眼過度,到2011年,吳老雙目幾近失明,他就讓工作人員讀《草木典》給他聽。

  三

  在吳征鎰先生帶領下,各位參編者學習古籍植物物種考據(jù)研究,對收錄的古籍文獻進行合理疏分,這一漫長而艱辛的編纂工作,一做就是整整十年!參加《植物分典》編纂的年邁作者,把最后的十年夕陽無私奉獻給《植物分典》。其間,陳介、臧穆、武素功、湯彥承、汪子春、陳書坤共有6位編委先后辭世。2013年6月20日,吳征鎰先生也于永遠離開了他鐘愛一生的山川草木。

  吳老離世兩年后,《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全部編纂完成,共四冊,計736萬字,2017年10月由云南出版集團、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斗值洹饭彩珍浌偶参锊鍒D5158幅,彩色插圖257幅??甲C29綱102目285科1978種植物類群,包括細菌、藻類、真菌、地衣、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種子植物1802種,占91.1%,細菌、藻類、真菌、地衣、苔蘚、蕨類等各類群176種,占8.9%。有1923種植物考訂到植物種的學名,占97.2%,有55種考訂到屬名,占2.8%。

  說起《植物分典》的成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合作處處長朱衛(wèi)東說,《分典》所收錄的植物物種,利用現(xiàn)代植物學分類系統(tǒng)制定編典框架,使用規(guī)范的拉丁文植物學名,故而能起到貫通古今、連接中外的作用。在中華古籍記載植物文獻內(nèi)容豐富多彩、植物考據(jù)學幾成絕學的情況下,《植物分典》的編纂有力推進了植物考據(jù)學的進步,年輕一代傳承中華優(yōu)秀古籍科學文化仍任重道遠。

 ?。ㄖ袊萍季W(wǎng) 2018年3月27日)

  來源:http://stdaily.com/02/difangdongt/2018-03/27/content_652207.shtml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