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_一一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激情乱码不卡_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色_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AV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left
新聞動態(tài)
傳媒掃描

【科技日報】研究顯示:放牧竟能提高植物多樣性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  發(fā)布時間:2019-08-22  |  作者:  |  瀏覽次數:  |  【打印】 【關閉

 

  第二看臺

  在全球貿易和文明交流中,植物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老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地間植物及其產品的交換,我國的茶葉由此走向世界成為全球三大飲品之一;而來自南亞和中亞的胡椒、亞麻、葡萄和石榴等,在我國也家喻戶曉,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近日,國際期刊《植物多樣性》發(fā)布“‘一帶一路’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刊發(fā)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永平、楊雪飛兩位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周浙昆研究員擔任客座主編并組織的專題性文章。7篇學術論文關注了植物多樣性調查、植物進化和保護,以及植物多樣性的可持續(xù)利用三個主要問題;重點報道了植物多樣性豐富但仍處于研究相對薄弱的區(qū)域對植物多樣性的調查、研究和保護。

      厘清沿線熱點地區(qū)植物多樣性信息清單 

  緬甸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于緬北地區(qū)地緣條件限制,人跡罕至,標本采集記錄少,本底資料匱乏。近年來,中國、日本、美國的植物學工作者陸續(xù)到緬甸進行植物多樣性考察,并發(fā)現和發(fā)表了大量新物種。

  據??瘓蟮溃麟p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多樣性與保護研究組再次發(fā)現1個新記錄科、13個新記錄屬和5個新種植物?!靶掳l(fā)現填補了這一重要生物多樣性熱點的知識空白,有助于保護和可持續(xù)管理正在經歷氣候和社會經濟變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敝苷憷ケ硎?。

  此外,??撐闹匦略u估了喜馬拉雅東部干城章嘉山景觀的植物多樣性。在這里,蘭科是物種最豐富的家庭,菊科是最多的特有品種,還有44種物種正面臨瀕危。

  ??€回顧了以往的研究,提供了尼泊爾特有開花植物多樣性和分布格局的概要。尼泊爾約有7000種開花植物,但需要進行密集的工作來確認這一數字,并完成尼泊爾植物區(qū)系研究。研究者們得出結論,高海拔地區(qū)的快速變暖,以及人為干預措施——如被砍伐森林面積的增加,給保護尼泊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今年,國際學者還對約旦東北部沙漠作了第一次植物區(qū)系研究,編制了植物多樣性清單,基本摸清了該地區(qū)的植物群的組成元素,為約旦沙漠地區(qū)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基本數據。

      從圖爾蓋植物群的演變洞悉現代植被狀況 

  由于大陸性和干旱氣候,哈薩克斯坦現今的植物群以草原和沙漠植被為主。北部地區(qū)的森林覆蓋面積不到2%。

  ??撐娘@示,2019年,在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圖爾蓋高原,科學家研究了中新世早期植物果實分類學和孢粉學?;ǚ酃庾V顯示,在中新世早期,被子植物在該區(qū)域占主導地位,并且闊葉夏綠植物的多樣性很高。這項研究還首次表明,在中新世早期的分類群中,這個區(qū)域有著榿木、獼猴桃、懸鉤子屬等豐富的植物。直到新近紀,哈薩克斯坦和鄰近地區(qū)被不同的森林類型覆蓋,具有高的分類群多樣性,現在被稱為圖爾蓋植物群。然而,由于古地理和古氣候條件的演變,圖爾蓋植物群的分類多樣性喪失了。

  新近紀期間,由于氣候變化以及草本植被增加了大陸性,圖爾蓋植物群的木質成分產生了許多鄰近地區(qū)的分類群,成為現代東亞植物群的基礎。因此,了解圖爾蓋植物群的演變,對洞悉北半球現代溫帶植被至關重要。

      用基因有效區(qū)分植物藥原料摻假 

  氣候變化與人為干預的相互作用是改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雖然東非的牲畜放牧和降雨變化有所增加,但這些因素對草本植物群落的影響幾何仍然有待研究。

  今年以來,科學家通過監(jiān)測肯尼亞蘭布韋大草原的放牧活動和操縱降雨,實驗評估了降雨和放牧對草本植物群落的影響。有趣的是,放牧抑制了草本植物群落的優(yōu)勢種,并導致更高的植物多樣性。

  藥用植物在傳統(tǒng)醫(yī)學和日常保健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眾多人口中,人們利用藥物植物及其產品來治療疾病。但原料藥摻假,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且被認為是“麻煩事”。因為摻雜物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并降低活性成分的治療功效。??撐娘@示,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理工學院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系的科學家們開發(fā)了一種快速分子診斷方法,評估了8個質體基因座,還發(fā)現通過三個基因的組合,可有效區(qū)分山柰屬物種及其混淆物。

  《科技日報》(2019年8月22日 第5版)

  來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8/22/content_429098.htm?div=-1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