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9月9日至10月30日,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指導下,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同舉辦“天地共播一粒種——青少年與航天員一起種植物”活動,今天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七彩云端和全國各主流媒體一起,對活動啟動儀式進行了現場直播。
七彩云端 直播畫面
七彩云端 直播畫面 9月9日的啟動儀式上,展示了空間站上航天員如何培養(yǎng)呵護植物,并邀請著名主持人王雪純、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張偉研究員,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樂捷研究員以及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羅桂環(huán)研究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杰高級工程師與大家一同分享空間站植物培養(yǎng)與植物種子的故事。 [video:【云視新聞】厲害!地處云南的“寶庫”上了中科院“天地互動”大直播?。?0220909)]
點擊觀看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庫”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中國科學院和云南省共建,依托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進行管理。其總體科學目標是建成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亞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存設施和科學體系。 種質庫項目于1999年由吳征鎰院士提議建設,經過十余年的運行發(fā)展,現已具備強大的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藏與研發(fā)能力,種質庫必將在我國生物戰(zhàn)略資源保護和未來國際生物產業(yè)競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對國際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知道多一點
中國空間站將于今年完成建造,將提供規(guī)模體量更大、長期有人照料、設備樣本可更換、覆蓋領域更廣的綜合實驗平臺,將成為國家太空實驗室,為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全面發(fā)展作出應有貢獻。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李剛 7月24日,搭載科學實驗柜的問天發(fā)射升空,這次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給小南和小薇安排了一個“大房子”。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鄭慧瓊研究團隊承擔了其中“微重力條件下高等植物開花調控的分子機理”生命科學實驗項目”??赡苡泻芏嘈』锇橐苫?,這小南和小薇到底是誰呀?其實它們的真身是擬南芥和水稻。
擬南芥 圖片來源: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科學創(chuàng)新中心 7月28日,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由航天員安裝至問天實驗艙生命生態(tài)科學實驗柜的通用生物培養(yǎng)模塊中。8月29日,一個月的時間,擬南芥和水稻種子就在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成功萌發(fā)、長出幼苗了。
院分子植物卓越科學創(chuàng)新中心 消息一出,就立刻在網絡上引發(fā)了大量的關注與探討,畢竟這可是國際上首次對水稻在空間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培養(yǎng)研究。當時,擬南芥(“小南”)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已長至30厘米左右高,矮稈水稻(“小薇”)也長至5至6厘米高。 這也讓大家非常好奇 在空間站種出的水稻 與地面有什么不同呢? 不要著急 敬請期待 七彩云端接下來 天地共播一粒種 青少年與航天員一起種植物活動 系列直播 ?。ㄔ埔曅侣?2022年9月9日)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