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羊肚菌是舉世聞名的珍稀食用菌,市場需求旺盛。自2012年以來,中國實現(xiàn)了羊肚菌的人工大田栽培,并在2021至2022年間發(fā)展為具有25萬畝年種植規(guī)模的新興食用菌種類。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每年有近25%種植面積的羊肚菌遭受病害侵襲,其中以真菌性病害尤為突出,但其治病類群與基本特征尚不清楚。
△病菇
△病菇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收集了中國18個省(直轄市)32個羊肚菌栽培基地的病害子囊果,結合ITS擴增子測序分析、顯微鏡檢和病原物的分離鑒定對羊肚菌真菌性病害的流行特性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 Diplosporalongispora(75.48%),Clonostachyssolani(5.04%),Mortierellagamsii(0.83%),Mortierellaamoeboidea(0.37%),Penicillium kongii(0.15%)是豐度較高的假定病原物;在所有的子囊果病灶中均檢出D. longispora的長橢圓形有隔無性孢子;在C. solani豐度占比高的樣本中也檢出與Clonostachys屬類似的橢圓形無性孢子和產孢結構。
△羊肚菌真菌性病害的元兇——長孢卵隔孢(Diploospora longispora)
△病原真菌培養(yǎng)物 同時,選取七個子囊果病灶進行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和ITS系統(tǒng)發(fā)育學分析,判定這些分離菌株均為D. longispora,純培養(yǎng)菌株的顯微特征和子囊果病灶特征相一致。結合D. longispora在 93.75%標本中表現(xiàn)出的高豐度,C. solani在2采樣點的6個(6.25%)生物學標本中表現(xiàn)出較高豐度,認為D. longispora是羊肚菌真菌性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菌,其它潛在病原菌可能是子囊果固有著生真菌或被侵染后引發(fā)的滋生類群。該研究明晰了羊肚菌真菌性病害引發(fā)的核心種類及其形態(tài)與顯微特征,為進一步的種植防控奠定了基礎。
△劉偉博士在田間指導 相關研究成果以Epidemic Identification of Fungal Diseases in Morchella Cultivation across China為題在線發(fā)表于真菌學一區(qū)期刊Journal of Fungi上。昆明植物研究所時曉菲、劉棟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劉偉、于富強博士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21YFD1600404)和云南省科技廳基礎研究項目(202101AT070541)資助。 ?。ㄆ卟试贫?2022年10月25日)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