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11月13日至12月1日,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國家生物多樣性考察”的資助下,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孫航研究員率隊赴老撾進行了植物多樣性與植被考察、標本采集和研究等工作。此次考察沿著湄公河流域自北向南穿越了老撾全境,并重點考察了占巴塞省、甘蒙省和萬榮地區(qū),共采集包括水生和陸生蕨類、裸子和被子植物標本1400余號,5000余份,以及種質遺傳材料1500余份,活體植株30余株。包括大量老撾特有和重要資源植物,如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水韭Iso?tes sp.、龍腦香Dipterocarpus 等,發(fā)現菊科毛鱗菊屬Chaetoseris、蕁麻科錐頭麻屬Poikilospermum 等新紀錄屬種一批。同時重點對豆科金合歡屬Acacia,茜草科雞屎藤屬Paederia、鉤藤屬Uncaria ,以及蘭科植物進行專項調查采集和分類研究。 本次考察得到了老撾衛(wèi)生部傳統(tǒng)藥物研究所等合作單位大力支持和配合。本次調查為進一步探討湄公河流域與我國西南(特別是云南)的植物區(qū)系在地理起源上的親緣關系研究打下堅實基礎,為今后提出GMS國家生物資源持續(xù)利用的科學途徑和發(fā)展戰(zhàn)略建議做好前期準備;同時,通過本次野外考察有力加強了昆明植物所與老撾衛(wèi)生部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在植物學研究領域的長期合作,為下一步開展更廣泛、深入的合作考察與研究奠定了基礎。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