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_一一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激情乱码不卡_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色_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AV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科研進展

龔洵研究組在長葉蘇鐵的譜系地理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文章來源:資源植物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  發(fā)布時間:2016-09-28  |  作者:鄭穎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蘇鐵類植物是現(xiàn)存較為古老的種子植物,一直是保護生物學和植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長葉蘇鐵(Cycas dolichophylla K.D. Hill, T.H. Nguyen & K.L. Phan)因其羽葉長而大、小羽葉數(shù)較多而得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觀賞價值,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長葉蘇鐵沿紅河斷裂帶兩側(cè)分布,生長于我國云南東南部及越南北部的常綠林下。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長期研究蘇鐵屬植物的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學。在長葉蘇鐵的研究上,鄭穎博士采用四個葉綠體片段(atpH-atpIpsbM-trnD,trnL-trnFtrnS-trnG),三個核基因(GTP,PHYPPPRC)16個微衛(wèi)星位點(SSR)研究了長葉蘇鐵的遺傳多樣性、遺傳結構和譜系地理結構。結果表明,長葉蘇鐵的遺傳多樣性較高,且居群間遺傳分化顯著。四個葉綠體片段聯(lián)合分析結果顯示,長葉蘇鐵的葉綠體單倍型具有顯著的譜系地理結構,呈現(xiàn)沿紅河斷裂帶兩側(cè)分布的“西南-東北”分布模式(1a);而微衛(wèi)星研究結果表明長葉蘇鐵單倍型呈現(xiàn)“中國-越南”的分布模式(2);核基因結果表明長葉蘇鐵核單倍型并未呈現(xiàn)顯著的譜系地理結構(1b-d)。葉綠體、核基因及SSR數(shù)據(jù)產(chǎn)生不同遺傳分化格局與其遺傳方式及進化速率不一致有關。 

  利用葉綠體聯(lián)合片段及核基因推斷長葉蘇鐵的居群動態(tài),表明長葉蘇鐵在中更新世發(fā)生居群擴張,但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期間,居群數(shù)量開始下降(3)。 

  通過上述分析,研究推測:受新生代受青藏高原抬升的影響,紅河斷裂帶的地質(zhì)結構和海拔梯度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了復雜的地形和不同地域下的局部小氣候環(huán)境,促進長葉蘇鐵的物種形成和分化。隨后,第四紀氣候的動蕩以及人為因素的作用影響長葉蘇鐵的遺傳結構和居群動態(tài)。本研究對紅河斷裂帶兩側(cè)植被的分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亦為長葉蘇鐵的保護提供參考和依據(jù)。研究結果以“Tectonic and climatic impacts on the biota within the Red River Fault, evidence from phylogeography of Cycas dolichophylla (Cycadaceae) 為題發(fā)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3540)。該研究得到NSFC-云南聯(lián)合基金(U1136602)的資助。 

 

  圖一 長葉蘇鐵單倍型的地理分布式樣a: 葉綠體聯(lián)合片段; b: GTP; C: PHYP; d: PPRC 

  圖二 基于貝葉斯分析的長葉蘇鐵居群聚類結果(K = 2 

  圖三 長葉蘇鐵的歷史種群動態(tài)a: 葉綠體聯(lián)合片段; b: GTP; C: PHYP; d: PPRC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