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_一一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激情乱码不卡_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色_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AV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科研進展

解析農林牧生物廢棄物發(fā)酵微生物,為腐生型食用菌栽培基質制備提供支撐

文章來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  發(fā)布時間:2022-10-14  |  作者:劉棟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農林牧廢棄生物資源(秸稈、枝條、牛糞等)。但長期以來,此類資源因無法得到合理利用,而成為重要的環(huán)境污染源。為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型真菌種質資源與綠色發(fā)展專題攻關組以發(fā)展珍稀腐生型食用菌生產為目標,進行農林牧廢棄生物資源清潔轉化和高值利用研究,以期“變廢為寶”,為該類資源的持續(xù)利用和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實踐案例。 

  研究分析了我國常見農林牧生物廢棄物(秸稈、木屑、牛糞)在微生物發(fā)酵(起始、嗜熱、冷卻、腐熟等)過程中,堆料碳氮比、可溶性氮組分(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碳結構組分(半纖維素、纖維素、木質素)、碳降解酶(纖維素酶、漆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關鍵理化指標(pH、溫度)、抗生素耐藥基因、病原菌以及主導微生物類群的變化規(guī)律:確定了固氮菌Pseudomonas和碳分解菌Acaulium為發(fā)酵過程中的優(yōu)勢類群,硝態(tài)氮與碳分解酶為影響細菌和真菌群落變化的關鍵因子。結果顯示,該發(fā)酵處理不但能夠生產出適宜的腐生型食用菌栽培基質,而且可大大降低其中的致病細菌(Acinetobacter,hryseobacteriumCorynebacterium_1)和病原真菌(Aspergillus,Candida, Fusarium, Ophiostoma,Zopfiella)含量。進一步深入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研究在進行中。 

 

  文章以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impact during cow manure and agroforestry biowaste co-composting為題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發(fā)表。何燕為論文第一作者,劉棟、于富強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XDA26050302)、國家重大研發(fā)計劃項目(2021YFD1600404)、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項目KFJ-FP-201905)和云南省科技入滇項目(202003AD150005)的支撐。 

  文章鏈接

(責任編輯:李雪)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